1944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最后阶段。在欧洲战场,苏联军队在东部战线发动全面反攻,前锋已渡过奥得河,打到距柏林只有60公里的地方。
在西线,美英盟军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纳粹德国已成强弩之末,崩溃在即。
在欧洲战场,德国败局已定。但在亚洲和太平洋,对日作战的形势却不尽人如意。从1943年5月起,美军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一步步逼近日本本土。但日本不愿放弃抵抗,反而利用众多的岛屿和自杀战术对美军进行重大杀伤。
其实一年前,罗斯福还是计划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中美两军协作消灭驻华日军,并攻入日本本土
但1944年4月,日军集结五十万大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当时中国军的精锐部队集中在境外与滇西,国内兵力不济。虽然在长衡战场也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抵抗,不过战争仍以中国惨败告终。军队损失兵力近六十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5省大部和贵州一部,共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尤其是豫湘桂战役中蒋介石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为争夺军队统帅权发生了激烈冲突。蒋介石不惜中美同盟破裂也坚持要美国撤回史迪威,最终罗斯福妥协,但内心之不满可想而知。此后,罗斯福改变了主意,认为军战力堪忧,靠不住,只能指望苏联了。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度假胜地雅尔塔举行了“雅尔塔会议”,开始商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的“交换条件”了。
这次会议前夕,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密电斯大林,建议中国领导人参加该会。第二天就收到了斯大林的回电,称会议除美、英、苏三强之外,“吸收其他任何国家的代表参加的考虑都应取消”。斯大林并把此意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罗表示赞同。此后,美、英、苏之间就“交换条件”问题一直在秘密协商,但当时“四强”之一的中国,却始终未能与闻这一事关自身重大利益问题的任何消息。
1945年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专机先后降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第二天早晨,斯大林亦率员抵达。著名的雅尔塔会议开始了。会上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让中国作出重大牺牲。
2月8日下午3点半,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齐集列瓦基宫,讨论太平洋战区的军事形势。随后,话题转到远东地区的军事问题。斯大林说他希望商讨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罗斯福表示,对其条件已有所知。斯大林要求在远东能有一个不冻港,具体指的是中国的大连。罗斯福称,虽然尚未和中国的蒋委员长讨论此事,不能代替中国人做主,但他认为,可有两种方式可使苏联达此目的,其一是向中国租借该港,其二是使该港成为国际自由港,他本人倾向第二种方式。
斯大林又说,苏联要使用中国的中长铁路(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的合称)。罗斯福说,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一是由苏联租借中长铁路以直接经营;二是中苏组成共同的委员会去经营。
斯大林说,假如这些条件不能达到,他将难以向本国人民解释苏联为何要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回答,他需要找到机会和蒋委员长商谈此事。斯大林称,现在尚无必要和中国商讨。他说:当苏联从西部(欧洲)战场上抽调25个师到远东战场上时,将是同蒋委员长谈此问题的好时机。斯大林又说:在我们三巨头离开雅尔塔时,这些经三国同意的条件,最好见之于文字。罗斯福点头称是,说。
2月10日下午,在列瓦基宫,美、英、苏三方代表又有一系列的会议。斯大林称,大连可以成为一个国际自由港,但旅顺应成为苏联的海军基地,由苏联租借。罗斯福表示同意。斯大林又称,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较为适当。继而他话锋一转,说:“蒋委员长对外蒙古之现状亦应表示同意。”
2月11日,在列瓦基宫,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定》(即“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这个协定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的条件中,涉及中国的内容主要是:
2、大连应列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障,苏联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
3、中长铁路将由中苏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雅尔塔协定中还写道:美、英、苏三国确认,上述外蒙古、旅大港、中长铁路之各项协议,需征求蒋介石委员长之同意。罗斯福总统在斯大林元帅之建议下,将设法获取蒋委员长之同意。三国领袖并一致协议,在击溃日本之后,苏联之上列要求将毫无疑义地得致达成;苏联表示乐于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协定,俾得以武力协助中国自日本之压迫下求得解放。
当时,美国人打的算盘主要是,让苏联人去和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拼杀,美军主要用于占领日本本土,这样,美军至少可以少牺牲100万人,并且美军还可以在苏联的西伯利亚设立空军基地,供用于轰炸日本本土的B-29轰炸机之需。斯大林则乘机向美国提交了一个总数约100万吨的需紧急支援的设备物资项目单。
2月1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就这样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由于该协定是三国秘密签订的,不让第三方知道,因此该协定又被称为《雅尔塔密约》。
而在雅尔塔会议后所发表的公告中,则对于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条件等有关内容无一字提及。在重庆的蒋介石却敏感地嗅到了某种不妙的气味,在日记中写道:“苏俄参战,必将勒索重大条件。这种条件必将以我们中国的土地和利权为牺牲品”。
在白宫,罗斯福回告赫尔利说:在雅尔塔会议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问题的协定。赫尔利认定,已病入膏肓的罗斯福是在真诚地撒谎。他终于说服了罗斯福让他查阅雅尔塔会议的记录,并抄录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决定。当他拿给罗斯福看时,罗斯福似有所悟,叫赫尔利去和斯大林、丘吉尔谈谈,看有没有弥补的办法。但此事刚刚启动,罗斯福于4月12日突然去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了总统。杜鲁门的态度是:我们已经接受的义务必须去遵守;对凡是由罗斯福总统作出的规定,我们都将采取这一立场。
无奈之中的赫尔利,遂向蒋介石私下通报了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的重要内容。蒋介石一听就被激怒了!即派宋子文于6月9日前往白宫面见杜鲁门,对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的规定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杜鲁门却回答说:一旦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美国政府对雅尔塔协定中的各种交换条件,便“不能不给以支持”。
6月15日,杜鲁门训令驻华大使赫尔利,按照斯大林的意见向中国方面通报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并指示赫尔利尽最大努力获取蒋介石的同意。在此之前,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在6月12日会见蒋介石的时候,也已经向蒋通报了雅尔塔协定中有关中国的内容,并提出了苏联关于进行中苏谈判的五项前提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和宋子文提出,希望美国政府、英国政府同意使旅顺成为中、苏、美、英四国共同的海军基地,希望美英加入中苏谈判,等等,其目的显然是要把美国和英国拉进来以扼制苏联。
6月18日,赫尔利从美国政府得到的训令却是:美国对于旅顺成为联合军事基地,对于参与中苏协定,概不同意。于是,中国政府只得于6月27日派员奔赴莫斯科,去进行中苏谈判。
1945年6月30日,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其中包括蒋经国,到达苏联首都莫斯科。
7月2日,中苏谈判正式开始。中苏谈判中,旅顺问题是焦点之一。按雅尔塔协定的规定,苏联得恢复租借旅顺港并为其海军基地。但蒋介石对此反响强烈,他说,1898年旅顺曾被沙俄租借,中国人认为是民族耻辱,现在决不能再允许租借中国土地。
谈判中,宋子文按此观点据理力争,并曾求助于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哈里曼却说,美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有特殊困难。因为美国打算永久占领日本附近某些海岛(大概指冲绳等地),故无法拒绝苏联使用中国的旅顺。
俄方态度也十分强硬,不仅要求完全控制旅顺,而且要求旅顺周围一百平方公里以内均列为港口腹地,须置于苏联控制之下。相关的大连问题,双方争议亦甚激烈。雅尔塔协定规定大连应成为国际港,苏联在该海港的特别权益应予保障。
谈判初始,斯大林首先提出以大连作为旅顺港的腹地,置于苏联控制之下的要求。宋子文依据雅尔塔协定条文据理力争,并私下与哈里曼协商。美国考虑到自己的门户开放政策和自身利益,表示只能同意大连辟为自由港,而不能允许大连置于苏方单独控制之下。宋子文遂感理壮,与斯大林争执。苏方也不相让,致成僵局。
关于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谈判一开始,苏方就提出中长铁路应由中苏共有并共同经营。斯大林说,要经营须先“共有”,苏联应先成为所有者。宋子文反唇相讥说:苏联已经把中东路廉价出售给了日本(9.18事变后,苏联私自将中东路售与伪满州国)。斯大林无言以对,只能一笑了之,避而不答,但他依然坚持所有权必须中苏共有,要求以苏联为主进行管理。斯大林说,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必须均由苏联人负责”。最后达成的协议,还是苏联的观点占了上风。
谈判中,宋子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苏联军队在参加对日作战并击溃日军后,何时从中国撤出的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提出,就惹得斯大林老大不高兴。
斯大林明确表示说:这“很令我等不快!”他说,要求解放一个国家的军队于一定期限内撤退,倘若法国在美英军队登陆之前就提出类似问题,我不知道会生出何种结果!
但宋子文坚持己见。最后,斯大林答应在击溃日军两三周后,苏军开始从中国东北撤退,三个月之内撤退完毕。宋子文要求将这些写入条约,但被斯大林拒绝。
谈判中还提出了关于战胜日本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公私财产,作为战利品应作何处置的问题,但未及详细展开讨论。这为日后东北的中苏经济协作谈判留下了难题。
关于外蒙古的地位,是谈判中争论最激烈的焦点问题。7月2日晚8点,当谈判进行到关于外蒙古问题的讨论时,局面很快就僵持起来。雅尔塔协定中规定:“外蒙古现状应予保持”。宋子文认为,“现状”即指继续维持中国对外蒙古在法律上的主权地位。但斯大林却认为,“保持现状”即是在法律上承认外蒙古实际的独立国家地位。他说:“外蒙之现状,实际上就是独立,外蒙在1921年业已独立,我们大家都希望此项事实,此种局面,中国方面应予以法律上的承认。”
7月3日,宋子文在莫斯科会见了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他问哈里曼:当初签订雅尔塔协定时,罗斯福总统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他还要求哈里曼就此紧急电询美国政府,以确定如何解释。
7月4日,美国白宫给哈里曼发来第308号指令,其内容是国务卿贝尔纳斯的复电。文中称:杜鲁门总统认为,在目前中苏双边会谈中,美国政府如试图充当雅尔塔协定任何有关条款的解释者,那将是不明智的。贝尔纳斯特别叮嘱说:美国政府不能对雅尔塔协定中的文字作出任何官方的解释。
这次谈判之后,宋子文连日数次电告蒋介石谈判情况,特别是关于外蒙问题的争论,并就此事进行请示。可是,一连数日,宋子文均未能收到蒋介石的回电,不免有些焦急。其实,此时蒋介石正在西安而不在重庆,因而未及阅读宋的报告。蒋之回复未到,宋子文只得商请蒋经国,请他以个人身份与斯大林进行会外的私下接触。
在蒋经国与斯大林的非正式谈话中,斯大林先是很专注地听取蒋经国的意见,表现得甚为客气。蒋经国的中心意思是说,中国多年抗战,为的就是国家主权,现抗战尚未胜利,而作为国家主权一部分的外蒙主权却要分离出去,这是中国政府所不能承受的。他请求斯大林对中国政府的处境给以充分理解。但斯大林态度虽然温和,在实质问题上却丝毫不肯让步。他说:从历史进程看,外蒙问题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它作为一个实际上独立的国家已经20多年了,中国已失去了对它的控制权;对苏联而言,外蒙作为一个友好同盟,对苏联的战略因素很重要,它是从远东进入苏联的“后大门”,一旦这个“后大门”被不友好的强国所占据,就会成为进攻苏联的跳板,1939年日本在诺门坎就这样干过;苏联政府为避免和防止日本或其他强国对自己的侵略,必须支持外蒙古独立!
蒋经国依然据理力争。此时,斯大林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日本占领了中国,你们中国自己不存在力量赶走它,既然要让我们苏联来帮忙,那就应该接受我们的要求!”其态度之强横,令蒋经国一时为之语塞。
7月7日晚11点,中苏双方代表再次谈判外蒙问题,但僵局不仅未能打开,争论反而更激烈,彼此各不相让。在45分钟的争吵中,斯大林曾两次声言:谈判就到此为止吧!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是最大的赢家。由于罗斯福身体虚弱、生命垂危,对苏联有过多的妥协和让步,让苏联在远东,尤其在中国攫取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好处。
而中国无疑是雅尔塔会议的最大牺牲品。毕竟抗战14年、伤亡3500万人,竟然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下场,比一战的结局还不如。
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会议,就曾被坑了一次。列强要求中国把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结果引起学生们抗议,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但北洋政府代表迫于压力,没有同意签字。此后数年,华盛顿会议上日本不得不交还了山东权益。但二战就不一样了,苏联不仅霸占了旅顺、大连和东北铁路,更在中国后背上捅了一刀子,硬生生挖走15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