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圆桌】隐患排查整改走过场如何根治?

来源:bob体彩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3-12 13:35:20

  最近,有不少执法人员反映,执法检查时发现企业隐患排查整改存在走过场问题。闭环未闭,隐患未除,糊弄检查的手段五花八门。

  “害死人。”企业若在安全管理上“偷工减料”,搞,便真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期《安全圆桌》聚焦隐患排查整改走过场话题,邀请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落实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的有效途径。

  发现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却视而不见,明知道有事故隐患却放任不管,这类问题在执法检查中屡见不鲜。归根到底,这样一些问题都暴露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理念作祟。

  近日,笔者到一家公司执法检查时发现,其木工车间推台锯岗位非常快速地旋转的锯片没有一点防护,工人戴着手套,直接拿着木条去切割,手掌离锯片不足5厘米,让人看着心惊胆战。然而,现场张贴的操作规程及机台上的机器安全操作规则明确要求:“机床的防护装置不能缺损,操作时严禁戴手套。”

  后续检查中,笔者专门检查了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情况,发现结果在意料之中:企业有一整套台账资料,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每周都有隐患排查记录。详细地询问企业负责人得知,他明明知道应该安装防护罩,但因为不好安装且装了会影响工人操作就没装。

  发现工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却视而不见,明知道有事故隐患却放任不管,这类问题在执法检查中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一线执法经验,作者觉得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不想管、不会管、管不了。

  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认为长期没发生事故,今后应该也不会发生意外事故,因此不愿投入人力、财力加强隐患排查整改。更有甚者,隐患排查台账造假,长达数月未发现一项问题隐患,此为不想管;许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不了解法律和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导致隐患就在眼前却辨识不出来,辨识出来了也不知道如何整改,此为不会管;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话语权,发现隐患提出整改要求,员工不配合,企业主要负责人也不支持,久而久之安全管理人员也就听之任之,此为管不了。

  归根到底,以上三种情况都暴露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理念作祟。

  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宣传教育,纠正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思想,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参加专题培训,并对其进行考试考核,提升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加强执法检查,从严查处并及时曝光企业此类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强化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倒逼企业做好隐患整改闭环。三是加强互帮互助,实现安全管理资源共享,推动辖区内同类企业组建安全生产互助联盟,采取“结对帮”“互相查”等方式,“抱团”协作,解决企业隐患查不出来、查完不改的问题。

  前些日子,笔者听一位执法人员讲他到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企业“偏爱”这类隐患:接头松动易产生电火花、配电室有杂物、灭火器摆放位置不对、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间距离不达标……要问这些是隐患不?是!好整改不?好改!这类隐患岂止好改,还很容易填写,整改起来方便实惠。

  为啥企业“偏爱”这类隐患?每周填报率100%、每月整改率100%,台账报表、整改前后对比照片、整改落实措施满满记了一本子,怎么看都顺眼。无论谁来检查都天衣无缝,企业负责人可以拍着胸脯说:“隐患排查这块,你要啥我有啥!”

  难道企业真就只有这些小隐患、小问题吗?但凡懂行人,在现场走几圈就会发现隐患问题一大堆,有的问题还三番五次发生,但企业并不把这样一些问题登记在案,也没有想方设法解决。

  与台账上的小问题相比,企业潜在的大隐患才是最致命的。笔者在一加油站检查时就发现,员工刚检修完加油机,却没注意到机器内的底沙有油渍现象。笔者擦拭内部管路发现确有渗漏,当即要求企业停止作业,彻底消除隐患后方可恢复使用。刚检修完就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排查检修不是走过场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在一些范围内都会存在的共性问题。企业为填报台账排查隐患,本末倒置,能轻松改掉的小毛病写了一本子,而实实在在的大问题却视而不见,对隐患排查整改避重就轻,导致隐患排查整改流于形式。

  所以说,企业隐患排查整改走过场这病得治。笔者建议,行业监管部门在开展安全检查时,别总盯着安全内业资料看表面文章,而要深入公司制作经营车间,在现场检查上下功夫。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企业的确缺少安全检查的专业能力,对此可以“一企一策”给予指导。

  比如,结合其实际帮企业制定“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自改清单”,让其明白重点检查什么、哪些内容必须检查到位、检查周期和频率是多少、检查时安全防范事项有哪些……拿着清单手把手地教,再不济,告诉企业按照清单上的内容逐项落实,别再整那种漂漂亮亮的隐患排查整改记录本了。执法人员如此认真查、严督改,时间长了,走过场式的排查整改自然会少了。

  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主动承担起隐患排查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下,要善于发现企业内部的“千里马”,把懂专业、负责任、作风正的员工,优先调整到领导岗位或者安全管理岗位,大力培养重用安全生产“明白人”。

  笔者近日对一家机械加工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隐患排查表中竟然有液氨储罐的排查内容,与企业实际风马牛不相及。通过询问得知,该企业隐患排查表和规章制度都是花钱请一家中介机构编制的,编制完成后该企业便照葫芦画瓢在排查表上划“√”或“×”,至于排查表的内容是啥根本没深究。可笔者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问题隐患比比皆是。

  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隐患排查走过场案例。经过与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入交谈,结合以往的执法经历,笔者对造成这样的一种情况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隐患排查整治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没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法定职责,更没有亲力亲为带队到生产一线排查隐患。其次,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能力不够,虽然看上去开展了安全检查,但仅仅浮在表面,甚至对明显的问题隐患都视而不见。针对这家企业,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该企业为应付越来越严格的执法检查,把企业的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建立、编制各类检查表和应急预案等事项全部外包给一家中介服务机构,而这家机构把之前服务过的一家化工企业全套资料直接移到了这家企业,没做到“量身定做”。企业因为过度依赖中介机构,才闹出上面那个乌龙。

  笔者认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隐患排查整治的责任主体,必须从深、从细、从实开展工作,确保闭环整改。

  企业要自主培养“明白人”,挖掘隐患排查的深度。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主动承担起隐患排查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下,要善于发现企业内部的“千里马”,把懂专业、负责任、作风正的员工,优先调整到领导岗位或者安全管理岗位,大力培养重用安全生产“明白人”。

  激活排查全链条,拓宽隐患排查的广度。企业要建立健全全员全链条隐患排查责任制,落实完善员工自主排查隐患报告奖励制度,激励岗位员工自主查找身边的隐患,尤其要重奖发现重大隐患、避免人员受伤或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报告人。

  建立机制严考核,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公司能够实行隐患排查逐级考核追究机制。以生产车间为例,车间主任是本车间隐患排查的第一责任人,如果隐患排查不细致,被企业分管领导排查发现隐患,按隐患条数和严重程度量化罚款;分管领导隐患排查不细致,被企业主要负责人排查发现隐患,同样按隐患条数和严重程度量化罚款。

  借力治未病,提高隐患排查精度。危化品企业和地下矿山企业的隐患排查专业度较高,单纯依靠企业自身,查深查透难度较大。这类公司能够定期聘请专家或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全方位“健康体检”,真正把深层次的问题隐患挖出来,列出清单、对症“下药”、跟踪整改、闭环销号。但借力不等于卸力,绝不能过度依赖中介机构,隐患排查绝不能选择“躺平”。中介机构也要坚守职业操守,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帮企业排忧除患。

  “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反复出现”“现场整改不到位、不闭环,隐患整改走过场、走形式”。前段时间,笔者随检查组参加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抽查检查时发现,检查组反馈最多的问题是企业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打马虎眼”,不及时改、逾期不改等走过场问题都会存在、十分突出。

  迎接检查时,企业在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中往往标榜自己检查发现了多少处隐患,整改率高达多少。只要被问起隐患排查整改怎么样,大部分企业都能拿出一大摞隐患台账资料。然而说起整改成效,除了这些“纸面功夫”外,就只剩下“还在整改”这类含糊之词。老问题还在研究,新问题不断涌现,隐患整改闭环遥遥无期。

  众所周知,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总在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成本。所以,即使查出了隐患,有些企业一方面舍不得投入资金整改,另一方面担心因隐患整改耽误生产影响收入,能少改就少改,能不改就不改。这就导致有的隐患年年查、年年改、年年在,出现老隐患不整不改、改而复发的怪圈。

  此外,还不可以忽视监管部门的问题。比如,督促整改不力、整改跟踪缺位等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再比如,有的监管人员执法意识不强、执法水平低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检查多、执法少,只检查、不执法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一些企业屡查屡犯。一旦这些隐患酿成事故,所有有关人员都难辞其咎。

  事实证明,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安全的考量,否则一失万无。要想根治隐患排查整改走过场,首先必须强化企业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管理自觉,只有这样,才有内驱动力舍得安全投入。在制度层面,公司能够对隐患整改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列出清单、挂牌销号,逐条逐项推进落实,做到隐患不消除不松劲、整改不彻底不放手。在机制层面,隐患整改需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和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督下,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逐步建立“当下改”的良性机制。

  【重点关注】全市应急管理系统2023年党的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文学大咖谈“丁玲”丨王跃文:要学习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