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企业经济统计学》更新笔记(五)

来源:bob体彩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0 22:44:14

  1.是以单位原材料制成的产品数量或提供的劳务工作量来说明原材料的利用程度,即为单耗的倒数。

  2.原材料利用率是原材料消耗总量中形成产品有效实体或有效含量的原材料所占的份额。

  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或劳务)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

  将原材料实际利用率与原材料利用率定额相比较,说明原材料实际利用是高于定额还是低于定额。两者相比较的结果即为原材料利用率定额指数。

  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要计入库存量。

  4.委托外单位代为保管的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原材料和清查出来的账外原材料。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

  (1)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

  (2)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避免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

  能源是指产生和提供各种各样的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光能、 机械能等)的资源。

  3.按能源的经济用途分类,分为燃料、动力用能源,化工原料用能源和其他用能源。

  企业能源的实物量首先要按能源的品种分别核算其数量,这同一般原材料实物量的统计方法相同。

  我国规定以每公斤热值为7000千卡的煤作为标准能源,各种能源均按此折算为标准煤数量。

  企业为反映能源消费总规模,研究能源消费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需要计算各种能源的消耗总量。通常有三种口径计算:

  1.企业收入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完成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任务,根据能源消费情况计算的需要供应的全部能源量。本指标包括企业能源更终消费量,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对外销售量。

  2.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它是指企业为完成本企业的一定的生产经营任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已经消费的能源量。

  3.企业能源更终消费量。它是企业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数量。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有效期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数的限制超过二年的,也称作为固定资产。

  由固定资产的定义得出,判断固定资产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时间标准,二是价值标准。

  (一)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二)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平衡表就是用固定资产变动的平衡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变动的过程和原因。

  固定资产平衡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完全价值即按原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实物量的变化,一种是按折旧价值即按净值编制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量的变化。

  由于各类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会不同,使用年数的限制的特点和特点也不一致,因此要求按分类固定资产确定计算时期并分别计算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

  固定资产的形成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也是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或使用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被消耗,又通过投资、建设不断地得到补偿、替换和扩大,这种一直更新逐步扩大的连续过程,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固定资产再生产方式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是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妒恨为简单再生产,在扩大规模上进行则称扩大再生产。

  固定资产投资额(又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

  1.固定资产投资额按其投资去向划分,可分为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改造投资、基本建设投资三部分。

  2.固定资产投资额按照工程内容和实现方式划分,可分为建筑工程投资额。安装工程投资额,设备、器具、工具购置投资额和其他投资四个部分。

  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速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逐渐损耗而减少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对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应在固定资产的预计有效期内,根据配比原则,以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各期成本费用, 各期营业收入中逐步得到补偿。

  1.包括的范围:(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器具、工具;(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人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2.不包括的范围: (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固定资产;(3)已提足折旧接着使用的固定资产;(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偿债基金折旧法等。

  为搞好固定资产的更新,要求及时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现状、磨损程度和有用程度。

  固定资产利用程度通过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固定资产占企业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的比率,来反映固定资产在数量上的利用状态。

  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生产设备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设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数量”和“能力”两种,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明设备的数量。

  企业所拥有的设备按其使用情况可分为现有设备(实有设备)、实际使用设备、已安装设备、完好设备。

  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研究的对象是已交付使用的设备,即在用设备。研究生产设备时间利用情况,就是要将生产设备实际作业时间与生产设备能利用的时间或生产设备规定的上班时间作对比,计算设备时间利用率,以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的程度,进而分析未被利用的原因,从时间上挖掘设备的潜力,以便充分的利用设备。

  1.连续作业设备的时间利用率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也称日历作业率,可有设备日历时间利用率和设备日历上班时间利用率两种计算。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是用日历时间作为规定上班时间计算的。

  2.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在计算非连续作业设备时间利用率时,根据不同的要求,这类设备的规定上班时间可有多种。就金属切削机床来说,规定上班时间分为三类,因而金属切削机床的时间利用率也有三类,即

  (3)金属切削机床利用率。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采用两班制可能上班时间的利用程度。

  生产设备的能力,通常用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指产量、工程量、运输量)即生产效率来表示。设备的能力利用程度;就是设备的实际生产效率与更大可能效率即理论生产效率之比。

  (四)生产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综合利用指标是按更大可能利用时间计算的单位日历时间或制度上班时间的产量,它受设备实际能力和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影响。

  划分设备的完好程度,往往需要一组反映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志共同确定。各类企业根据本系统设备的特点都有具体规定。一般地说,单项设备的完好,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即:设备性能好,能达到原设计标准;设备运转正常,符合操作、运行技术指标;原材料、燃料、油等消耗正常。反映设备完好状况的主要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它表明完好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重。各行各业对设备完好率的计算略有区别。

  反映企业设备维修的统计指标主要有: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大修理周期和设备修理时间等指标。其中,设备检修计划完成率是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和全年计划检修台数的比值,应按大修和中修分别计算,并按不同类别设备分别进行检查。

  动力设备是指把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总称。按照动力产生和转化过程中技术作用的不同,可将动力设备分类如下:

  动力设备利用统计与生产设备利用统计一样,也需从数量、时间、能力、综合四个方面做考察,其研究方法基本一致。但由于动力设备的能力与生产设备能力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故在此主要介绍动力设备的能力利用与综合利用统计。

  由于企业动力设备在各个时期的实际能力可能不等,它所产生的动力就有不同,因此,要计算平均实际能力,平均实际能力是用作业时间加权计算的平均数。

  动力设备的能力利用指标,是用它们的平均实际能力与其更大长期有效能力相比计算的。

  发电机的更大长期有效能力,是指设备能够长期工作的更大能力,这个能力往往在发电机的铭牌上标明,故又称“铭牌能力”。由于在报告期内发电设备会发生增减变动,所以各发电机铭牌能力总和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为保持与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的可比性,发电机更大长期有效能力,也需计算一个期内平均数,即平均发电设备容量。

  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是综合说明动力设备能力和上班时间利用情况,它是动力设备在报告期全部上班时间内生产(或消耗)的动力同报告期全部日历时间内充分的利用更大有效能力而生产(消耗)的更大可能动力之比。

  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更大产出,即在既定技术可能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更大生产潜力。

  (3)公司制作的产品方向或品种构成如出现重大变化,应按正式改变后的品种构成计算生产能力。

  (4)联合性企业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可按不同性质的产品分;别计算生产能力。

  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设备数量、设;备的全年有效上班时间和单位设备的生产能力。

  1.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以及备用的设备(邮电业应包括备用设备)。

  2.设备全年有效上班时间。指设备全年更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在连续生产的企业中,设备的全年有效上班时间即日历时间扣除设备大、中修理时间;在非连续生产的企业中,设备的全年有效上班时间,是从日历时间中扣除公休节假日和计划修理时间。

  3.单项设备生产能力。指某项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更大产量,通常以台时产量表示。

  在核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时,先就各类设备分别计算其生产能力,然后再做综合平衡。在机械工业中,计算机加工的生产能力时,由于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加工对象不固定,

  每一工件要求的加工量大小、难易程度不等,因此不能计算每台机床的台时实物产量,而采取下列法计算生产能力:

  (2)从每类机床加工能力中减去用来生产备品、备件、维修、协作等项任务所占用的加工能力,求出基本的产品的机械加工能力;

  指企业年初全部设备的更大年产量,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基本稳定时,年初生产能力即为上年末生产能力。

  年初和年末生产能力都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的生产能力,为反映全年能力的一般水平,就要计算全年平均生产能力。全年平均生产能力也是确定当年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揭示企业设备能力未能充分的利用的潜力,需要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指标。

  机械设备总能力是指同一种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或查定能力)之总和。这是反映建筑实施工程单位各类机械承担施工任务的总能力。

  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机械实际产量与定额产量对比而求得的。它可以综合反映实施工程单位的机务管理上的水准和施工管理水平。

  筹集必要的资金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对企业资金的统计分析,就是要结合公司制作经营活动,对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运用及其使用效果进行定量的研究。

  自由资金是指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积累,又称主权资金。企

  业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放股票、联营集资、企业内部积累等。自有资金的筹集方式,又称股权性筹资。

  企业的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金,是投资的人以实现盈利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

  企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公司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企业资产按其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和其他资产,应分别加以统计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企业流动资产的总量为各种形态流动资产的总和。企业流动资产按其在周转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分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存货等。

  企业流动资产总量,随生产经营规模和原材料以及产品供销条件的变化,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对企业流动资产总量的统计,通常从期末占有数和平均余额两方面考核。

  企业流动资产的期末占有数,是一个时点指标,指期末(月末、季末、年末)企业占用的全部流动资产的合计数。

  1.企业获得固定资产是为了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企业固定资产所提供的效益在经常使用中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是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2、企业以经营性租赁租人的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等固定资产,本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企业进行的固定资产新建、改建、扩建等建筑安装工程属于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应以其工程实际支出,计人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量中。

  长期投资较之于短期投资有不同的特征。一是投资目的不同;二是风险程度不同;三是变现能力不同。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除了自有资金以外,负债是公司制作经营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

  企业通过负债获得的资产,其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所具有的权益,这部份所有者的权利利益才反映了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四、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统计企业资产负债表从静态上全面反映了企业财务情况,为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创造了条件。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分为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企业在一定时期(月、季、年)内发生的能用货币量度表现的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称为企业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按成本对象直接计人生产经营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生产经营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企业当期的制造成本。而当期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所以企业产品成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不是企业制造成本的统计范围。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公司制作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 和其他直接费用。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人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

  按照制造成本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企业制造成本还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期间费用是企业一定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分别规定了收入的确认原则。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人,包括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APP隐私策略:查看政策